蔡康永同性戀的價值
同性戀是人,所以具備了人所應(yīng)有的一切特點,包括虛偽。
二十年前,要是有人公然承認自己是一個同性戀并在大眾的視野中坦然自若地主持一個娛樂節(jié)目,還能獲得認同與獎項,大概是天方夜譚。可是蔡康永卻做到了,讓我們感到這不僅僅是個人的勇氣,更是社會的包容與進步。
蔡康永最大的不同就是能讓嘉賓在節(jié)目里發(fā)現(xiàn)自己潛在的另一個我,如同他自己認為的:別人的故事,都是一個能映射自己的鏡子。如此說來,每一個人的本性都是圓潤的,只是被平時的一些事物給屏蔽了,因此這樣的節(jié)目很人本,很溫暖。
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美國爆發(fā)了黑人運動,起因是一個黑人婦女拒絕在公車上為一個白人讓座,這次運動的結(jié)果是時隔半個多世紀,黑人當選了美國總統(tǒng),但是他們之間依然會彼此稱呼為黑鬼,這并非是譏諷,反而是一種表示親昵的愛稱,這個常識告訴我們當你有了屬于自己的社會地位與合法權(quán)利時,叫什么并不重要。
蔡康永作為一個同性戀、主持人、作家,他請了幾個溫婉的男生上節(jié)目說了些你很娘的話,馬上刺痛了很多同性戀的脆弱神經(jīng),立刻招徠反對和炮轟,這種行為才堪稱娘炮。我們不應(yīng)該是反對蔡康永,相反應(yīng)該是感謝。他讓更多的人認識了同性戀不過是一種簡單的劃分,這并不影響娛樂與幽默、公開與寬容的存在,更讓同性戀在人們的視線中顯得自然而輕松。
美國黑人通過自己只用了半個世紀便贏得了社會的尊重和地位,而不是稱呼的改變,同性戀也能用這樣的時間獲得別人的尊重與認可嗎,就現(xiàn)在的情形來看是令人擔(dān)憂的,畢竟我們依然還在娘與不娘的稱呼上糾纏不清。
這種乏善可陳的糾纏,把同性戀整體搞得像批造糞機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