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還是離青少年太遠
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公布一組數字著實令人憂心:我國是世界上人工流產率最高的國家之一,25歲以下女性占47.5%,未婚女性占49.7%。我國也是世界上重復流產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接受人工流產手術的女性中,流產次數大于兩次的占55.9%。成因雖多,但性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無疑是重要原因。我國的性教育現狀如何?其在現實境遇中遭遇了哪些阻力?9月24日~25日在陜西省西安市召開的第三屆青年性教育工作者論壇上,專家就此展開討論。
近5年沒有性教育狀況調查
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每年我國流產1300萬人次,且藥物流產和非公立醫療系統還未統計在內。“國際上主流的性教育大致包括人體發育、性行為、性和生殖健康、價值觀、態度和技能、社會和人權等方面。國內外的研究表明,良好的性教育不但能減少不安全性行為的發生,更能讓人具備積極的意識和生活技能。”中國性學會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甄宏麗說。
“我們連‘家底兒’都還不清楚。”面對記者“我國性教育現狀如何”的提問,論壇主辦方之一瑪麗斯特普中國代表處項目主任王龍璽無奈地說,目前有關我國性教育狀況的數據大多出自兩個報告,一個是2009年由國務院婦兒工委牽頭,聯合國人口基金支持,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開展的《中國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調研報告(15歲~24歲)》。另一個是2010年由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開展的《14歲~17歲中國少年的性狀況研究》,由于該報告調查范圍廣且調查樣本有效性較高,得到了業界的普遍認同。“但2011年到2015年,沒有任何一個基于全國范圍的性教育狀況調查,而這5年恰恰是國內性教育變化較大的階段。”王龍璽說。
還有很多被遺忘的角落
2011年,教育部發布《普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基本要求》,將性心理和戀愛心理在內的心理健康課列入大學必修內容。然而,這項課程在大學里或設為選修課或無人提及。在西安某高校從事性教育志愿者工作的王嘉薇告訴記者,自己所在高校就屬于后者。“大家對性相關話題還是很感興趣的,但卻遲遲沒有開設相關課程,偶爾有涉及這方面的講座,連過道都站滿了人。”
記者了解到,目前開設性教育課程的高校普遍采用北京大學編寫的《人類的性、生育與健康》,該書從生物學、生理學角度介紹人類的性和健康的基本知識,自2003年出版以來沿用至今。“很多性心理問題可能在青春期就已出現,所以性教育最好從初中開始。”王嘉薇說。
那么,中小學的性教育又如何呢?國務院于2011年頒布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年~2020年)》提出,“將性與生殖健康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體系”。此外,有7個全國性政策文件或法規提到與性教育相關的內容。然而,除《發展綱要》外,其他文件只說明了要求,并未有相應的制度保障。即便《發展綱要》也只是說“性與生殖健康”而非“性教育”。“這是有區別的。”王龍璽說,根據國內外通行的性教育體系,性與生殖健康只是性教育的多個內容之一,其他例如“社會性別”“關系”等對青少年的發展同樣重要。
“目前我們已基本編寫完成小學階段的性教育教材。”北京師范大學兒童性教育課題組成員劉爽告訴記者,以往這類讀本很多,但作為課程教材,尚屬首次。“教材參考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但目前也僅在北京個別學校試用。”
王龍璽表示,提到青少年,人們普遍會想到學生,事實上,10歲到24歲都屬于青少年,這意味著其中還包括大量的年輕打工人群,他們分布在勞動密集型的工廠或酒吧、飯店、KTV等城市服務行業,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重要的是有趣”
相關專家表示,從國家層面,性教育最好的保證就是將其納入教育體系。但現實中,兩個客觀條件限制了制度性的納入。其一是社會發展狀況,比較來看,全世界公認性教育最好的國家中,荷蘭、瑞典、丹麥等都為發達國家,社會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才會更多地思考關注性教育。我國目前社會高速發展,雖然意外懷孕、流產、艾滋病等問題都很嚴重,但是比起經濟、就業、貧困等問題,性教育未能占據重要地位。第二個因素是教育體系限制,目前學校教育體系的課程安排幾近飽和,沒有動力為性教育安排專門課時,而完善的性教育不可能通過一兩次講座實現,需要由一系列貫穿青少年時期的課程組成。
“重要的是有趣!”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潘綏銘教授說,現在已不同過往,不論圖書、音像制品乃至網絡,獲取性知識的渠道非常多。但為何青少年不愿從這些正規出版的讀本中汲取相關知識,卻轉彎抹角選擇色情電影等其他渠道?因為這些知識太枯燥、太泛化,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青少年實際面臨的性困惑。對于性教育,潘綏銘主張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更多地讓學生各抒己見,在辯論中分析并解決問題。“傳統的課堂灌輸并不能有效解決學生的個體化問題。”
“性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甄宏麗說,作為性教育較為成功的國家之一,荷蘭的教育部門出臺了核心課程,規定中小學在性教育方面的硬性教學目標,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尊重不同的性取向,并且讓孩子們學會保護自己,免于性暴力和性騷擾。雖然荷蘭青少年首次性行為發生在17歲左右,但其卻是世界上流產率最低的國家之一。“這與當地發達的性教育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