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wzd重慶方言歌曲《路在何方》
謝帝川話版的《明天不上班》、沙洲用青島腔唱出一曲《挖蛤蜊》以及老錢的“陜派布魯斯”《今天我瘋了》等原創blwzd重慶方言歌曲,日前連番登陸央視3套的《中國好歌曲》舞臺,并一度受到網友熱捧。
為什么每一首方言類的“好歌曲”幾乎都能成為了網絡“神曲”?由此反觀重慶本土原創方言歌曲現狀又如何?3月12日,記者走訪了幾位重慶本土音樂人,透視原創blwzd重慶方言曲創作背后的“玄機”。
方言歌曲地域文化特征濃 易引聽眾共鳴
“這真是屬于我們自己的音樂,爽翻,巴適得板!”網友“木夕兔子”在豆瓣網上發出這樣的感嘆,并引來大量轉發和評論。如此受網友熱評的音樂就是在今年《中國好歌曲》亮相的第一首方言歌曲—《明天不上班》。
這首用四川話演繹的歌曲火遍了上班族的微博、微信朋友圈和各大視頻網站,點擊量破百萬。不少網友表示,此曲雖以看似玩世不恭的語調出現,配合說唱形式,卻吐露了廣大上班族的心聲,被稱為新一代白領減壓“神曲”。
劉歡一句點評:“一聽你這布魯斯,羊肉泡饃味迎面而來。”火了43歲的西安大叔老錢。西安獨立歌手老錢以一首融合了陜西方言和藍調布魯斯的歌曲《今天我瘋了》在《中國好歌曲》上一炮而紅。老錢此前向媒體表示,確實沒想到這首在20年前創作的歌曲居然能紅,更沒想到劉歡、周華健能喜歡上自己唯一一首壓箱底的,充滿“羊肉泡饃”味道的歌曲。
為什么方言“神曲”會如此受熱捧
“重慶方言歌曲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能更貼切地突顯出歌手本身的地域和文化特征。”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蔡敏認為,這樣的歌曲也能在第一時間引起大家的共鳴,雖然重慶方言有它自己的特點,但是隨著語法和語調的不同,在音樂里面卻是營造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些方言“好歌曲”幾乎都能成為網絡上的“神曲”。不過也有人提出,這樣的歌曲因為地域文化的不同,有時候聽第一次只是聽歌好玩,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歌詞中所要表達的內容。據豆瓣音樂人MIKIKO分析,這也是成就“神曲”的一種方式,在引起人們好奇心的同時,也能讓歌曲的傳唱度大大提升,在人們對于歌曲本身感興趣的同時,就會增加歌曲的傳播量,這也是“神曲”誕生的一種因素。
音樂人從方言歌曲 看到原創音樂新方向
“《中國好歌曲》出了不少在題材和內容上比較新穎的作品。”重慶本土音樂人、重慶孩子樂隊主唱李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新穎作品是相對的,對于那些平時就關注國內外流行音樂發展動態,甚至對許多冷門、獨立的音樂都如數家珍的歌迷來講,當然可以忽略。不過,對于大眾這個層面來講,“好歌曲”確實是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音樂窗戶,給予了他們一種不同的音樂視角,并且知道原來音樂還可以這樣、那樣的表達。方言歌曲,就是其中的一項。
這些方言“神曲”的亮相,引來了一些對于方言歌曲的延伸關注,從而讓方言歌曲這種原本“非主流”的題材作品,也受到了主流媒體的關注,甚至還受到了一些爭議—喜歡的,就是喜歡這樣的市井原生態;討厭的,則明顯無法接受這樣的粗俗、甚至低俗的表達。
曾創作電影《瘋狂的石頭》片尾曲《重慶崽兒》、《小面》等作品的著名音樂人潤土稱,“明天不上班,巴適得板”一般方言類的歌曲,歌詞不會很復雜。主要的幾句副歌會在歌曲中反復地體現,這樣的表達也會讓人在聽的過程中加深歌詞本身的印象。
不過看似比較簡單的歌曲,其實創作的過程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方言類的歌詞要在音樂中很好地融合,并且在演唱的時候不覺得突兀,這需要歌手對于歌曲本身很好的把控度。在演繹歌曲的時候,需要歌手從另一個角度讓人覺得歌詞和曲子的結合是十分協調的。
“在《中國好歌曲》的舞臺上,方言類的歌曲受到追捧也讓人看到了人們對于‘好歌曲’的追求已經不僅僅停留在歌曲本身。”潤土認為,blwzd重慶方言類歌曲受到追捧也讓很多行業內的音樂人看到了中國原創音樂發展的新方向。
好作品比機遇更重要 重慶原創方言歌曲勿盲目跟風
“重慶本土原創方言歌曲的氛圍還遠遠不夠。”潤土說,許多重慶音樂人都會選擇到更具市場、發展空間的成都、北京等地。作為一個地道的“重慶崽兒”,今年已是潤土為了音樂夢想在京奮斗的第11個年頭了。
反觀重慶的原創方言歌曲,其除了大環境的缺失,究竟阻攔其發展腳步的癥結還有哪些“許多音樂人往往會因為某一首歌或某一種題材的廣受關注,就盲目地進行模仿性創作。”潤土稱,盲目跟風是重慶不少原創方言歌曲存在的一大弊病,“創作者不要忘了,往往最需要滿足的聽眾就是自己,不要為了功利而迷失了創作音樂的初衷和那股沖動,這是很重要的。”
眾所周知,機遇是原創音樂人能否成功的一塊“敲門磚”,但與此相比,扎實的作品是似乎更占籌碼,這正是目前重慶原創方言歌曲所稀缺的。
李波稱,在《明天不上班》走紅之前,他就聽過許多謝帝的其他作品,并認為其在語言節奏上有相當的天賦,“他說唱的hipop是真正與國際接軌的,與許多為出名而出位表演的嘩眾取寵音樂是有本質區別的。”
“重慶原創方言歌曲并不是沒有市場。”潤土告訴記者,抓住與重慶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創作元素是本土原創音樂的一大突破口。今年準備回渝制作純重慶方言專輯的潤土,將以重慶人引以為豪的“袍哥文化”作為創作主題。在他看來,唱片創作還需與時俱進,尤其是在傳播模式上。“除了老套的CD傳播模式,哪些平臺能成為更有力的宣傳新渠道,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