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暑有哪些類型嗎?(1)
中暑在醫學上可分三種類型。第一種,也就是我們都曾經歷過的熱射病,這個名字很形象,可以解作:火“熱”的太陽照“射”所引起的疾“病”。當然,這樣解釋只是為了好理解,照射的也可以不是太陽,而是火爐、火堆等,只要能發出足夠熱量的都算。第二、第三種類型分別是熱痙攣及熱衰竭。本文主要談談熱射病和熱痙攣。
先說熱射病。我們知道,人的體溫是很穩定的,基本就在37攝氏度上下浮動。這個結果是由我們腦袋里面一群叫做“體溫調節中樞”的神經細胞造成的,這群細胞通過控制熱量的產生、散發之間的平衡,使我們的體溫維持在既不太高又不太低的水平。
人體內部像個大火爐,每天的營養物質代謝過程、肌肉的收縮都要產生大量的熱,這些熱是如何散發掉的呢?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汽車發動機是如何散熱的:發動機旁邊有許多水管,冷水流過后變熱,然后流走,就這樣把發動機冷卻下來。而在人體,這些水管就變成了血管,管里流的是血液而不是水。人體內部的血液是熱乎乎的,到達皮膚下的血管時,就開始把熱量排出體外。這其中又依靠著三件法寶:一是輻射,也是最主要的途徑,差不多2/3的熱量是這樣散走的;二是蒸發,也就是靠出汗來完成的,大概會散發掉1/4的熱量;第三是對流,大概散發掉1/10的熱量,吹風扇可以使人涼快,主要就是加大了對流作用。
人體內部的熱量越高,體溫調節中樞就會越忙——忙著發號施令,讓心臟跳得更快些,血液流得更快些,皮膚下的血管多開幾條備用通道以加大血液流量。一般來說,它們都干得很出色,但是當產熱太多,或者散熱出了故障,產熱大于散熱時,就發生了熱射病。
上面已談到人體的主要散熱途徑是輻射,而輻射要求外界溫度低于人體,這樣才會像水往低處流那樣,熱量也往低處散發出去。如果外界溫度比人體還高,這條路就算完全堵死了。前段時間,印度某些地區的氣溫高達50攝氏度,這時人體的散熱途徑就不能依靠輻射了。如果人體不能大量出汗或局部環境沒有空氣對流時,人體無法把積聚的熱量散發出去,這時人就會患上熱射病。